
为全面系统地展示我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历程,总结我国经济伦理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成就,促进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经济伦理学研究所决定编辑出版从2000年起的《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以下简称《年鉴》)。
《年鉴》的内容主要包括学者介绍、特稿、论文摘要、著作简介、伦理学前沿、学术活动和主要课题等。《年鉴》主要反映当年年度我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状况及伦理学前沿研究,设置了“特稿”“伦理学前沿”栏目,并介绍国外经济伦理学相关中译本著作。尽管我们力图通过与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使《年鉴》以较为完美的形态出现在读者面前。但是,《年鉴》编写工作琐碎繁杂,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和学界同仁谅解。
《年鉴》学者介绍按姓氏笔画排序,其他学术信息按时间先后排序。 为便于《年鉴》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请有关专家学者在每一年的1月底之前将前一年发表的论文(1 000—1 500字)、著作(2 000字左右)、主要课题、学术活动等参照《年鉴》出版格式,发送至编辑部邮箱。自2014年起,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湖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伦理学重点研究单位设立了特约编辑,相关学校的各位专家学者可将学术信息发给本单位特约编辑整理后一并发送至编辑部邮箱。
《年鉴》的编纂得到学界同仁的真诚关注和大力支持,许多作者主动帮助收集和提供相关资料;《年鉴》的编纂过程中,博士后王璐,博士生沈洁、张萌、叶蕾、张荟,硕士生潘逸、李容容、洪巧巧、张洁莉、边尚泽、沈俊兴、贺柏灵、石子琪、陈欢、岳玲玲、李式宇、管雨桐、夏炜皓、赵子明、赵新元、张一凡、蒋嘉倩、郑舒文、蒋天、黄健雄、宋佳伟、王丹妮等同学协助责任编辑做了大量的辅助工作,《年鉴》的出版有他们的辛劳;《年鉴》的编纂与出版得到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编辑部邮箱:zhgjjllxnj@163.com。